大数据监测更好为鸟类迁徙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2-08-24分类:行业动态来源:凤凰新闻
【轨道交通网-RTAI 智慧城轨网-城市轨道交通门户网站讯】

黑龙江兴凯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鸟类迁徙的最东线,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重要停歇点位,每年春季,大量的鸟类开始陆续飞抵兴凯湖,在此停歇、休整,准备再次启程。为了准确掌握迁徙路径,科学保护鸟类,大数据监测迁徙工作尤其重要。

在兴凯湖停歇的候鸟

各种鸟类在兴凯湖停歇

兴凯湖鸟类迁徙每年数量在150~200万只之间,要时刻追踪、保护好春运大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黑龙江兴凯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鸟类大数据监测为鸟类迁徙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从2013年开始,科研所开展水禽环志工作,给鸟类安装腿环、鼻环和颈环,安装环志的鸟类多次在国内外被发现。

环志是了解鸟类迁徙规律、生态行为,掌握种群迁飞动态变化的手段。黑龙江兴凯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监测员刘宇霖说,佩戴环志的鸟类必须被人发现,才能证明鸟类迁徙路线,如果没被发现,几乎就是无用的。

刘宇霖给鸟类安装鼻环

每年鸟类途经兴凯湖,都会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拍摄,科研工作者前来研究,但是候鸟何时抵达、取食点在哪儿、繁殖地又在何处,往往只能凭借经验推断。科研所2014年开始尝试在东方白鹳、白额雁、绿头鸭、斑嘴鸭等水禽类身上安装卫星定位跟踪器,其监测到鸟类最远飞到白令海峡附近繁殖、栖息。刘宇霖解释说,卫星定位跟踪器是背绑式小型的定位装置,在国内区域定时发送信号,在国外会持续收集信号,信号系统自动汇总,就可以在地图上看到鸟类的迁徙路线、停歇点位,产蛋、孵化的具体位置。

给鸟类安装卫星定位跟踪器

截至3月28日,兴凯湖停歇鸟类就达到21万多只,种类达30余种。鸟类聚集地,都是在水域和沼泽地带,这里是鸟类生活的天堂,可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深渊,不仅寸步难行,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在这种区域与聪明鸟儿斗智斗勇,捕捉它们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首先要将大量的网箱搬至水域和沼泽地带,再布置成迷宫式网阵,引诱它们‘入套’,网阵能捕捉多少,随机性很大,经常出现空网现象。刘宇霖说。

早些年科研所的卫星定位监测技术还都属于空白,他们陆续与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东北林业大学等互相学习,展开科研合作。从平凡到超凡,靠的是时间的积累、钻研的精神,目前科研所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及宝贵经验。从国外迁徙回来的鸟类有可能携带禽流感,我们从地图上绘制迁徙路线,提前进行人工干预,监测异常,采取人为防控传播等措施。刘宇霖说。

刘宇霖在野外观测候鸟

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定位跟踪器将会越来越小,这样我们就能扩充鸟种类监测,像体型较小的鹬类、鸥类和体型较大鹭类、猛禽类等鸟类。这样我们调查研究将更全面,能更好地为候鸟保驾护航。谈到未来,刘宇霖难掩兴奋之情。

分享:

相关文章

未标题-1-01.png

RTAI 智慧城轨网  © 2021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苏ICP备20210343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