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达501公里,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在线路建设高歌猛进的同时,重庆轨道集团强化以“智慧化”和“绿色化”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赋能,安全高效推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建设轨道交通高品质工程。
4号线西延伸段嘉州路~民安大道区间隧道 图/李彥熙
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地铁4号线西延伸段,施工现场可谓是充满了科技感:“刷脸”进出施工区域、远程视频监控作业行为、实时监测噪音扬尘、VR安全体验教育培训……“智慧工地”的智慧化技术,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认证成功,请通行!”施工单位中国电建在4号线西延伸段各工点的入口处,均设置了人脸识别实名制系统,所有管理人员和劳务工人必须刷脸认证成功后才能进入施工区域。据轨道集团项目二公司安全管理周星星介绍,该系统集成和利用人脸识别技术、通道闸管理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等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可以对项目管理人员和劳务工人进行人脸识别现场核验,实时记录统计相关人员的进出场数据和日常在岗情况,同时还可以检测进场人员是否规范佩戴安全帽,进一步提升建设现场安全生产水平。
在规范安全生产作业流程方面,4号线西延伸段独具“慧眼”。施工现场,所有部位都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设备,相关信息数据接入各级管理单位总控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实时了解现场施工动态、作业情况和安全防范措施,在方便安全管理的同时,形成作业人员时时处处规范作业的自觉性。
轨道交通是绿色节能的交通方式,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自然也需严格践行环保理念。4号线西延伸段施工区域内的环境监测仪,可以全天候实时、连续监测温度、噪音、风力风速以及PM2.5等数值,一旦数值超标就会发出警报,扬尘超标时还会自动开启喷淋降尘,实现隐患排查与治理“两手抓”。2021年,4号线西延伸段工程土建3个标段荣获“重庆市建筑施工扬尘控制示范工地”称号,智慧化、绿色化手段对工程环保所作的贡献显而易见。
“太惊险了,从高处坠落原来这么吓人!”刚刚体验过施工现场VR安全教育的工人,不禁心有余悸地发出感叹。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周星星对这种通过VR体验进行安全教育的方式非常看好,他认为,与传统的“说教式”安全教育相比,VR体验通过3D模拟、虚拟场景搭建、互动程序设计等科技手段可以实现沉浸式的体验,让施工人员直面因违规操作、违章行为引发的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等安全事故,切身感受到习惯性违章带来的危险,从而自觉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富集诸多智慧、绿色元素的4号线西延伸段,只是重庆轨道集团建设中的代表性线路之一。技术创新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已在更多建成线路多点开花。比如,5号线北延伸段采用轻型预制整体道床,较常用的预制道床板节约投资600万,而新型的梯形轨枕与以往隔离式减振垫浮置板道床相比,可以节约投资380万元。10号线二期采用的智慧能源管控节能系统通过对车站空调水系统、出入口风机盘管运行进行自动优化控制,全线地下站每年可以节约252万度电,相当于节省标准煤310吨,减少碳排放量966吨。安全、高效、低碳、节资,已然成为重庆轨道集团工程建设的生动注解。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绿智融合打造高品质工程,随着智慧化、绿色化技术日渐广泛、深入的实践运用,重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水平必将再上新台阶,为提速打造“轨道上的经济圈”,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助力赋能。
来源:重庆轨道交通